close

看看一些國外的新聞對台灣選舉的報導
不論選前選後
都可以看見"status quo"與"1992 consensus"頻繁地出現
說明了外界其實是由對岸的觀點來看這次台灣的總統大選
(我實在很好奇,有去投票的人有多少真的知道九二共識實在是在衝殺小XD)

看了這些報導後,我想到史丹佛監獄實驗的故事

那是一個40年前,由一個史丹佛心理學教授開創的一個實驗,來測試人類再封閉環境中的行為。情境是一個模擬的監獄,選出一群人在各項心理特質上皆相當接近的學生們,隨機分成囚犯以及獄卒兩批人。

剛開始的時候每個自願的學生都自願成為犯人,想藉此證明自己可以抵抗監獄體制的欺壓,並規劃在此實驗之後,將自己英勇的經歷分享給自己親密的人,或是報社的記者。

後來這個預計為時兩週的實驗不到一週,不論囚犯或者獄卒,都十分融入這個情境的氛圍。即便是心理特質十分接近的兩組人,卻因為情境的力量產生的迥異的行為!
獄卒樂於想些新的規定以及遊戲折磨犯人,甚至開始有攻擊性、性騷擾等脫序的行為發生。也就是說,實驗失控了!在第六天的時候被迫中止。

這個實驗有一件事讓我十分印象深刻
前後文大概是這樣的過程:

1.剛開始實驗的時候,囚犯A,B先後為了自己的權益而起身反抗獄卒,那時候的行為得到了許多的獄友
迴響,然而卻被為獄卒們鎮壓了下來。

2.一些犯人身心上的折磨導致身心受到極大傷害,因而被強迫退出實驗。隨後遞補進"新的囚犯"

3.新的囚犯的其中一個囚犯C,頑固地在每一件事情上挑戰獄卒的權威。

有趣的事情發生在3.
在實驗稍早的時候,囚犯C的行為可能會被視為其他獄友心目中的典範、英雄,讓人產生對抗體制的勇氣。但這個新來的囚犯C卻被其他獄友所反對!因為其他獄友知道了服從獄卒的好處,以及嚐遍了反抗獄卒吃到的苦頭。他們寧願日子舒服好過一點,也不願看見有人堅持自己的正直而導致自己付出代價。

然後是我的聯想,想鞭就鞭吧XD
台灣在國際上的權益一直都受到對岸的打壓,像是921地震對岸說得透過他們對台灣援助之類的,這在我心裡是無庸置疑。

所以我想把囚犯比喻成台灣;把獄卒比喻成對岸。
1.囚犯A是當年的阿輝伯,在飛彈危機下仍然勇敢地走出民主的道路。

2.之後歷經了一些風風雨雨,台灣所有人早就明白和對岸硬著來會有什麼下場。
加上兩岸經貿往來,成就了許多特效藥般的利益。

3.而囚犯C是小英,再次提出我們該走出自己的路,然而卻不被多數的台灣人所認同。

以上是我認為史丹佛監獄與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相似之處,

不同的地方也有,也是個相當大的變異

囚犯B如果是扁維拉

在起身反抗獄卒的革命家形象下,發現他居然會偷其他獄友的財產XDDD
那麼,其他獄友的反應是如何?

否定囚犯B個人是絕對沒有疑問。
問題是...會不會連他的所作所為都一併被全盤否認,認為是錯到底的行為,
甚至進而影響其他囚犯對囚犯C小英主張的看法?^_^"

我想這次的總統大選部分是建立在這樣的情境之下的(不管是被塑造或是演變而來)
只是史丹佛監獄只進行了六天,而兩岸關係卻已經演變了60多年
而大多數人選擇了維持現狀這個結果
思考順不順眼、認同不認同之餘
也別低估了情境左右整件事的力量

如果你是小英的支持者
也希望你看了會好過一點^_^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jmaa 的頭像
jmaa

白日夢與惡夢

jm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